`

2011敏捷之旅(天津站)半日游

 
阅读更多
        2011年12月10日(星期六),在天津大学参加了《敏捷之旅》天津站的活动,见到了走在敏捷最前沿的领跑者和推广者,其中有王宇、张凯峰、孟宇、曹宝祯、申健等众多讲师;教室里几乎是座无虚席,我想我们都是怀揣着对敏捷思想的美好愿景,聚集到此,共同讨论目前所遇到的问题。
        我对此会所讨论的一些议题中,提取一些我自认为比较核心的关键词,加以思考与总结。
        一、专注
        此关键词来自于曹宝祯老师的议题《Kanban-学习与实践》,并且在讨论中,参与者也针对此话题做了很长时间的讨论,有一点对我来说印象较为深刻,那就是Kanban的实施目的在于“专注”。
        Kanban,或许我个人理解为就是纸条墙,把现阶段的任务以小纸条的形式贴在墙上,让所有团队成员能够一目了然,知道当前自己的任务和其它人的任务。会中孟宇老师也对此分享了他的思想和实践,他问了我们一个问题:
“为什么任务卡上的文字要用荧光笔去写。”

而他的回答是:
“在有限纸条区域内只能写出有限的字数。”;

还有王宇老师也为此总结了一句话:
“人其实就是专注型的动物”。

        如果纸墙上贴满各式各样、花花绿绿的纸条,让人看着眼花缭乱,那效果势必起到了反作用。那么简洁的纸条,整齐划一的墙板,能够使人们很快就注意到他们应该注意到的地方。
        墙板上的专注思想,目的有二
        (1)能够更准确快速的看到墙板上的任务。
        (2)提醒我们当前只干这一个任务,不要为别的事而分心。
        “专注”一词我是在看《代码大全二》时知道的,每一个类每一个方法只专注于一件事。与纸条墙的思想不谋而合,并且融汇贯通了。
        二、信任
        忘记是哪位老师提出来的观点了,抱歉!他说在领任务时,不要去考虑哪个团队成员对某个模块有技术优势或是对业务熟悉等考虑,而是将所有任务拆分出来之后,让团队成员自己去领取感兴趣的任务,形成一种“pull”的模式。这种模式能调动团队成员主观能动性,使他们更为主动的去了解属于他们的任务;而不是被动式的等待分配。这种模式的执行前提是要信任团队成员,相信他们是有能力能够完成各自的任务。
        三、分享
        也忘谁说的了。各成员领取任务后,可能会需要了解去业务或是其他的知识,这时全体团队成员可以坐在一起去了解他们各自的任务。也就是说,不仅要了解自己的任务,还建议去了解其他组员的任务。“迫使”全体团队成员对整个项目有很深的了解与掌握,也会使他们提高自身的能力。
     
       我对这三个关键词印象很深,而且也与这种思想产生了共鸣,所以把它们记录下来。其实会中还有很多其它的好思想、好见解就不一一列举了,亮点颇多。
      
        针对于目前先阶段,我就有个问题了:
        大多数软件企业的项目有一个共同特点:工期短、任务紧、狂加班、待遇低。这种情况下敏捷还能实施得起来么?
分享到:
评论
1 楼 Eugenecao 2012-05-03  
谢谢关注天津软件社区活动,希望能帮我们积极宣传和参与,期待更多的朋友加入的天津软件社区活动中。

相关推荐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